第九章 阴阳·变(一)-《烟冥望阡陌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第八道政令以尚书令、内阁总理、西台令使、两院、督查院、客院、内务院、大教育令及由明鉴司改组的国安院组成九人组决定国家事务,因为常在海棠园议事,后人称海棠园常务议事,又称海棠园,各地方依例而行。

    第九道政令是民情院为公设机构,各地以百人为基数,举三人,为镇代表,各镇为最基层,各镇代表举县代表十人,县代表举十人为郡代表,郡代表举十人为省代表,军中依例而行,九省五城共计一百四十人,六部及以上共计七十人,军中十三大将军府举一百三十人,共计三百四十人,每年召开一次大会议论国中不能决之事;同时增设教育令,主官各地书院,教化子民,开民智,大教育令为次一品,各地教育令与副大总管同级,不参与政务,但有上奏皇帝之权。

    这是大朝会上的九大政令,而后晚朝时发五道圣旨,第一道圣旨为主要文官预设名册,尚书令为衡阳郡公顾言风,内阁总理为南川县公言澜,西台令使为渝县公邓岗,两院中堂湘王世子蒙靖烨、督查院中堂为澄侯苏青,客院中堂为万州县公薛震,内务院中堂为东川郡王蒙烬,国安院中堂由太子兼领,首任大教育令江夏郡公石英,政务部尚书岳州县公聂桓、军议部尚书宁南侯顾晟、民商部尚书商侯涂山胤元、慎刑部尚书思南县公卓柏青、将作部尚书永昌侯景颇、礼乐部尚书零陵郡王蒙信。

    第二道圣旨为主要预设枢台名册,枢台枢相为和国公陈之庆,步军大都督南阳郡公达奚谦弼,骑兵大都督锦屏县公佟严,水师大都督澄侯苏青兼任,辎重大都督夜陵县公朝群,屯田大都督内江县公安魁。

    第三道圣旨是预设九省五城的大总管和令君,海青省大总管平川伯高硕延熹;定康省大总管容县侯雍禾;诏南省大总管樊子何;两黔省大总管公孙博;湘潭省大总管岳西县侯董缺;双庆省大总管武隆伯穆青;云梦省大总管谭勇;大河省大总管郭云;汉中省大总管汲弘;成都令韩延年、宝庆令海璃、南阳令容郡侯叶南、开封令桐郡侯莫更、九江令瞿灏。

    第四道圣旨是预设六大帅及十三大将军及重要武将,雪狼帅府大帅金城郡侯狄信兼领海青大将军、辅帅兼领金川大将军海清县侯景沐,副帅渠侯石渠达平,参帅稷县伯骨斯蛮,督帅白马伯沈钰,五人组成常务院,领十五万大军,准备北进西域、陇地事宜。

    神鹰帅府主帅淮侯宣松,辅帅兼领江夏大将军北川县公顾希风、副帅兼领许昌大将军京山侯谭忌、参帅兼领开封大将军夏侯周策、督帅庆阳伯桓固,由五人组成神鹰军常务院,领二十万大军,主要防御来自大陵和大宁的骚扰。

    白衣帅府主帅秦王蒙焕兼领南郑大将军、参帅紫阳伯梁孝嗣、督帅略阳伯陆绎、巴郡大将军江津伯独孤弼、南阳大将军江夏郡公世子石遵,五人组成白衣军常务院,领二十万大军,准备北上关中。

    猛虎帅府主帅吴国公余赓,辅帅襄阳侯邓昂兼领长沙大将军、副帅衡南伯郑希、参帅兼领九江大将军楚郡侯霍幼疾、督帅兼领宝庆大将军宝庆侯苍舒翰,五人组成猛虎军常务院,领二十万大军,准备西进大楚事宜。

    万象帅府主帅建宁郡公景逸,辅帅越嶲伯王渊、副帅永昌伯马炯、参帅夜陵大将军夜陵侯宋季、督帅兼领诏南大将军开南伯夏侯信,五人组成万象帅府常务院,领十万大军,以安定西南各部的为主。

    白泽帅府无大帅,辅帅由内卫大将军渝侯安粲兼领,参帅南川县公世子言阙、纳雍县公靳辅领督帅,白泽府无常务院,仅受皇帝指挥,由原内为班底并抽调各地边军共计三十万人组成,驻守成都周边各郡县。

    第五道圣旨是太和四年底召开改组后的第一次民情代表大会,讨论各官职人选确定。

    “朝九晚五”给大宣的朝堂、军方重新洗牌,除了潭国公叶伯怀、湘王卢崇宗、韩国公卓白陵养老以外,只有一个凉国公路平被闲置,此举意义深刻,也代表着蒙琰的态度,而后在蒙琰又召雍王蒙靖翊、方克明、袁怀英三人为御书房行走,分班随侍陛下左右。

    “辜月新政”基本确立了大宣的军政班底,确立了民情院的大教育令以及国安院地位,军政分家的步调基本形成。

    /86/86378/28650007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